返回顶部
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—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!

微信扫一扫关注
文史天地公众号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人文贵州
发稿人:刘丽  来源:文史天地杂志社   发布日期:2023-11-16 14:17:53  文章字号:   
胡忠相:从护国少将到遵义名宿

 胡启涌

胡忠相(1871—1945),字献(宪)之。1909年10月毕业于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(保定军校前身),在讨袁护国战争中,临战接替黔军六团指挥,鏖战北洋军并荣立军功。解甲后仍活跃于各种社会文化、公益活动,是民国时期贵州风云人物之一。

而立之后弃闲从戎

据胡忠相民国三年(1914)为入黔始祖胡贤积撰写的碑文所记,其祖籍为湖南省宝庆县,清康熙年间“贸易来播”“选桶井坝”(今遵义虾子镇清坪村)居住至今。胡氏居住遵义虾子镇落石台近400年,家业厚实,枝繁叶茂,与黔北“沙滩文化”发源地相邻。

胡忠相少习武艺,后被选为武秀才。1905年,清廷废除科举。1906年,胡忠相投考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,因军校入学年龄限制严格,找同乡翘楚黎渊疏通。黎渊,字伯颜,遵义沙滩人氏,是晚清外交家、散文家黎庶昌的堂侄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,黎渊以举人保送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法学系就读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以优异成绩获法学学士学位,8月奉诏回国。先后任法政学堂第一任校长、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、政治会议议员、约法会议议员、参政院参政等职。

胡忠相在京城找到黎渊将其投考陆军学堂一事相告,并望黎渊想法推荐到该校求学。黎渊便致函留日好友蒋方震(字百里),胡忠相被顺利录取。这时胡已35岁(军校的档案记录是31岁)。时学堂官长部督办是段祺瑞,同期学员有蒋中正、王伯龄、张群等。1909年10月,胡忠相毕业回黔效力。

忠相画像 1931年任可澄题签(胡隆积藏)

授业护国功成身退

1911年,胡忠相与赵文彬受命在桐梓县招募新兵时,周西成、毛光翔应募入伍。入伍后,周西成被编入黔军,参加北伐。1912年,胡忠相在贵州陆军测量学校任监学,陆军上尉军衔。后任贵州讲武学堂教官。1913年,周西成以少尉军衔保送到贵州讲武学堂第一期。是时胡在学堂任教官,见旧识来报名,竭力举荐和资助,使周顺利受业门下,从此两人结下深厚情谊。1914年,周西成入贵州陆军第六团任连长。

1915年,胡忠相被授予陆军辎重兵少校,1916年任贵州陆军步兵第六团团副。同年2月参加蔡锷发起的讨袁护国战争,接替临战出走的黔军六团团长,任护国军第一军(滇黔联军)右翼军北路右支队指挥。率部攻克青羊寺(今重庆青羊镇),协防分水岭(今重庆万州)。翌年10月,护国战争胜利后胡忠相获四等、六等文虎章各一枚。

1917年,胡忠相任“暂编贵州混成旅”步兵第二团团长。随该旅保护新任四川省省长兼督军戴戡入川,7月卷入川滇黔战争。兵力不足七千的混成旅激战数万川军,几乎全军覆灭,仅数百人生还。11月王文华指挥黔军第一师再次入川混战,其间袁祖铭(安龙人,1889—1927)屡建战功,未得升迁。刘显世借机授袁为黔军二师师长,以制衡王文华。胡忠相1918年调任黔军二师参谋长,但不久后在黔军内部争斗中二师建制被取消。从此胡忠相在黔军的建制中未被提及,从而厌倦混战和权谋之争,淡出军界。胡忠相虽然引退军营,但在当时贵州军政界影响依旧,据后来成为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领导人的刘健群(遵义人)在自传《艰困少年行》中记述:胡忠相“表面是在重庆闲着无事,实际是周西成的幕后主要人物”。

1927年,周西成被国民政府委为贵州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,每年都亲往恩师胡忠相府上行弟子之礼。胡忠相的庄园落成之日,周西成还携家人祝贺,赠送金字黑匾一块,正中竖排楷书“陆军少将第”五字,题识“忠相恩师府第落成志庆”,落款:“周西成率子国鼐、国鼒敬贺。”据胡忠相的女儿胡孝琦生前回忆:1926年,胡忠相在贵阳续娶贵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教师刘伟侠为妻(原配骆氏1916年去世),在贵阳举办婚礼时,周西成亲往祝贺。1929年,周西成着手修建遵义至湄潭的公路,公路经过溪水桥头时,特意把公路绕到胡忠相府前,方便恩师出入。可惜当年五月,路还未修通,周西成在与李燊的交战中身亡,胡忠相特作诗一首以寄哀思:

祥狮山下乐耕耘,为有东征早树勋。

出师未捷身先死,三年两次吊将军。 

胡忠相还与普定人任可澄是至交,任可澄(1878—1946)曾任云南省主席、贵州省代主席,参加过北伐战争。1931年4月,胡忠相六十大寿,任可澄受托在重庆为挚友胡忠相的陶瓷画像题签,以示祝贺。画像今存胡忠相后人手中,画像顶端书有隶体“胡献之先生近照”七字,题识“辛未四月题于渝城”。落款“厔庼弟可澄”,名下钤有一印。

2

胡忠相庄园(丰子恺画,1941年)

修建“怡庐”传后人

胡忠相在军校读的辎重科属技术兵种,曾在陆军测量学校做过教官,有建筑施工的专业知识。他在四川奉节曾目睹晚清湘军名将鲍超(1828—1886)的私人庄园,1918年着手修私宅建胡公馆时,特意安排负责建园的易木匠到奉节考察借鉴。

所建庄园粉墙环绕,占地3500平方米,建筑面积668平方米,主体为木结构歇山式瓦房。正厅长5间,亮3间,两厢各3间。正厅及两厢有楼一层,窗心嵌有彩色玻璃。四角天井,石板满铺,前厅面积达100多平方米,为通间。屋架每列无中柱,只有拱梁,为木建筑中的罕见之作。正门外两侧与前厢相连,正面30米处有一照壁,塑有“福禄寿图”“麒麟吐玉”等祥瑞图案。门的顶端正面由遵义名宿赵乃康书写隶体“怡庐”二字。照壁与大门之间,形成一个小天井。左厢后面附建有瓦房多间,为杂役人员住处。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胡公馆改为小学校舍,先后取名乐安小学、红乐小学、红乐学校。1959年,改为乐安民中。1962年,又恢复为红乐小学。2003年12月,胡公馆被列为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”。2015年5月,列为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”,是遵义现存完好的民国庄园建筑之一。

胡忠相与浙大内迁遵义点滴

抗战时期,国立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,1937年9月,从杭州开始内迁。经浙西天目山、建德,赣中吉安、泰和,桂北宜山,行程2600多公里,历时两年零四个月,1940年初才到达黔北遵义县和湄潭县。竺可桢1月16日到达遵义,他在当天《日记》中记道:“(我)即赴遵义师范,全城士绅欢迎。士绅胡宪之等均表赞同。”胡宪之就是时任遵义县老残救济院院长胡忠相。

浙江大学内迁遵义后,为了尽快将滞留在贵阳青岩的一年级迁来,竺可桢在遵义国民政府官员和社会贤达的陪同下,考察办学之地。1月17日上午,竺可桢与浙大几位教授到邮政局、易宅、江公祠、何家大院等处考察。下午六点,在遵义城中的“成都饭店”宴请胡忠相、柏杰生、陈永祥等。

1940年2月28日下午,浙大第58次行政会议上,议决一年级的选址和复课事宜在9月底结束。一年级的选址和复课工作已迫在眉睫。5月6日,竺可桢从遵义乘车往湄潭考察办学之地,胡忠相随行参加。竺可桢《日记》中写道:“因是乘车者人乃骤增,计有(胡)刚复、胡宪之及县署汤科长、胡君、王君等等。”当天9点从遵义出发,17时才到湄潭,当晚参加了县长严溥泉的接待宴席。5月7日,竺可桢一行在县署用了早餐后,考察了县城中的武庙、文庙、财神庙、万寿宫等处。出城考察了贺氏宗祠、玉皇阁等处,胡忠相全程参加,竺可桢当天的《日记》清楚记载了整个考察过程。5月8日,一行人在湄潭政府大门前合影后,乘坐车牌号为“国5446黔字车”返回遵义。胡忠相与竺可桢同坐副驾驶室。路上,胡忠相向竺可桢介绍了遵义名宿赵乃康。

胡忠相曾打算将浙大一年级迁到毗邻的沙滩禹门寺。5月10日,胡忠相来到遵义,向竺可桢介绍沙滩风景优美,文风淳厚,并邀请竺可桢择日到沙滩考察。竺可桢当日有记:“胡宪之来,邀下星期至禹门寺,其地距虾子场二十八华里,距溪水约二十里。禹门寺旁有郑子尹、莫友芝、黎莼斋三人之墓。寺有古柏数百株,且临水,风景极佳。尚有二十间房屋可以利用,其旁黎莼斋之居屋亦有卅间可用。如浙大办一年级于禹门寺,则县府可以着手造公路云云。”此后,竺可桢《日记》中没有到沙滩考察的记载,也未再提及胡忠相。

竺可桢1940年的《日记》中,共有7处记载了胡忠相,均与浙大一年级选址有关。

3

遵义胡忠相庄园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(胡启涌摄)

胡忠相与《子午山纪游册》

1941年正月初七,是传统的“人日”良辰。上午8点,来遵义避难的长沙人罗展(巴山),与浙大副教授丰子恺、遵义名宿赵乃康、浙江才子李瑜、江苏名流冯励青一行5人,乘车从遵义城外的白田里出发,经礼仪坝、老蒲场、中坪、青乘桥、车水场,然后取道步行4公里,当日午后到达胡忠相家中。当晚,丰子恺等5人留宿胡忠相庄园,饮酒唱和,直到夜深。“雁荡才子”李瑜,以唐朝诗人高适赠杜甫的诗作《人日寄杜二拾遗》为典,写下诗句“梅随客至香初透,柳待春回绿未生”,丰子恺还以“柳待”句为题作画助兴。

初八清晨,胡忠相陪同丰子恺等,经龙坑王青莲旧宅、王氏节孝坊,过平远桥抵禹门寺,经琴洲登子午山,谒硕儒郑珍、莫友芝墓,瞻郑母墓表。当晚,投宿黎庶昌“钦使第”。初九,返回胡忠相庄园,吟诗作画,杯觥尽欢。初十,游节孝寺,丰子恺应寺僧之求描摹佛像。十一日,众人乘车返回遵义。

这次子午山五日游,丰子恺创作了画作13幅。其中一幅取意赵乃康诗句写意胡忠相庄园,画的右上角留句:

一弯绿水山百转,门前一笑师家迎。卅年人日游子午,访胡献之老丈之山庄。即因其景,借赵乃康老丈诗句为题。子恺。

此游还留下了赵乃康诗文七篇(首)、李瑜诗词十首、冯励青诗五首、罗展诗二首、胡忠相诗一首。胡忠相的诗作题为《山庄即事》,诗前有序,诗为:“人间已是传三绝,座上于今称二难。一自莼斋推郑莫,频教蹑屐向林峦。” 

之后,赵乃康、丰子恺、李瑜任编辑,又辑录了卢益美、牟琳、喻界凡等人诗作,编成《子午山纪游册》,于1942年5月,在遵义孤儿所印刷发行。序言由浙大文学院国文系王焕镳教授撰写,跋语则由李瑜执笔,书名由赵乃康题写。《子午山纪游册》中,共有六处提及胡忠相。分别是赵乃康诗文序二处、冯励青诗作序言一处、李瑜诗文序三处。其中赵乃康《郑莫黎三先生墓记》中,对这次沙滩春游、住宿胡宅,记述得最为清楚:“罗(落)石台胡君献之家。胡君以县庠入保定陆军学堂毕业,既归,服役,迁升至团长。现年七十,致仕家居。”

1945年5月31日,胡忠相终老家中,享年74岁,归葬于庄园后山。

本文刊于《文史天地》2023年第11期

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

承办: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:0851-86827135 0851-86813033 邮箱:wstd3282@sina.com

黔ICP备20220032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00号 建议使用1920×1080分辨率 IE9.0以上版本浏览器

技术支持:泰得科技